浙南閩語
浙南闽语(白话字:Chiat-lâm-bân-gír),又称闽南语浙东南片[2],当地人称北港话[注 1]、北港福建话[4],泰顺等地称平阳话,主要分布于温州市南部的苍南县南港(横阳支江)流域和平阳县北港(鳌江干流)流域,是闽南语的一支,使用的浙南人口在110万左右[5]。《中国语言地图集》则分在闽语闽南片浙东南小片之下。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5年1月17日)
事实速览 浙南闽语, 母语国家和地区 ...浙南闽语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龙港市、苍南县、平阳县)、台州市玉环县、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霞浦县、蕉城区、柘荣县)[1]母语使用人数110万语系汉藏语系
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浙南闽语语言代码ISO 639-3–ISO 639-6cnaq 浙南闽语在闽南语通行区的分布关闭
分布
浙南闽语的主要分布区域在苍南县和平阳县西南部、泰顺县东南角,龙港市西南方,包括灵溪、马站、矾山、桥墩、麻步、腾蛟、水头、彭溪、海西、云岩等地。[6]浙南闽语是苍南县使用最广的方言,苍南县城所在的灵溪就使用浙南闽语,县内的方言广播也是使用浙南闽语,使用人口可以超过县人口一半。[7]:9-16向北从温州沿海的洞头岛、半屏岛、北麂岛、南麂岛,到台州玉环的坎门、温岭的石塘,再到舟山群岛个别渔民定居地,都有闽语的分布。[8]:122
浙南闽语向南扩散至福建省东北部的宁德地区。1998年,宁德地区约有21万多人讲浙南闽语(闽南语)。浙南闽语是宁德地区的第二大方言。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的碗窑村和礁头村(共3000多人)讲浙南闽语;霞浦县的三沙镇和水门、牙城两个乡镇的部分村庄,以及下浒、州洋、长春等乡镇的少数村庄(共约7万多人)讲浙南闽语;福鼎市的沙埕、前岐、店下、白琳、点头、贯岭、嵛山、叠石等乡镇的部分村庄(共13万多人)也讲浙南闽语;还有柘荣县的乍洋乡和东源乡的少数村庄(约500多人)讲浙南闽语[1]。
除浙南和闽东之外,也有部分浙南闽语人群继续北上。例如,江苏宜兴的闽南语方言岛就有部分居民是从平阳县北上定居。[8]:123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下镇小和山周围也有浙南闽语分布,主要是太平天国时期从平阳水头迁移至此,分布区域包括屏峰村、石马村、龙坞村等。[9]邻近浙江苍南的福建福鼎市也有部分边境地带通行浙南闽语。[10]
Remove ads历史
闽南地区、莆田等地的移民(多半务农)到了浙南,发展出浙南布袋戏和浙南渔鼓等闽南文化。
浙南闽语与闽南地区语言已有些差异,但相同还是多过差异,词汇大致相通,语音与泉州话相近;1955年大陈岛撤退,部分操浙南闽南语的居民移民台湾。
数学家苏步青与杨忠道、艺人柯受良、陈美凤与狄莺的母语就是浙南闽语。
音系
灵溪方言有15个声母、49个韵母和5个声调。
声母
/p/边
/pʰ/皮
/b/(/m/)门
/t/地
/tʰ/他
/l/(/n/)柳
/ts/(/tɕ/)主
/tsʰ/(/tɕʰ/)此
/s/(/ɕ/)时
/z/(/ʑ/、/ȵ/) 如
/k/求
/kʰ/可
/g/(/ŋ/)语
/h/(/x/)喜
(零声母)英
括号内为音位变体:
/b/、/l/、/z/、/g/与鼻化韵拼读后,分别变为/m/、/n/、/ȵ/、/ŋ/;
/ts/、/tsʰ/、/s/、/z/与齐齿呼韵母拼读后,分别变为/tɕ/、/tɕʰ/、/ɕ/、/ʑ/;
/h/在与/i/、/u/及i、u开头的韵母拼读后,变化为/x/。
韵母
i知
u夫
e茶
ie急
ue鸡
a拉
ia车
ua瓜
ɔ祖
iɔ菊
o保
ɰ慈
ə过
ɐ北
uɐ决
iu球
ui规
əu口
ieu赵
ai该
uai乖
au交
iau表
an单
ian展
uan关
aŋ江
iaŋ漳
uaŋ风
əŋ根
in新
un温
iŋ命
ɔŋ公
iɔŋ恭
ĩ天
ũ奴
ũĩ间
ã马
ĩã听
ũã半
ɔ̃毛
ə̃敢
ãĩ买
ə̃ũ矛
ĩũ羊
ĩãũ猫
m̩梅
ŋ̍黄
声调
灵溪方言没有入声,原入声已分别并入阳平和阴上两调。
更多信息 标号, 调类 ...
苍南话声调表
标号
1
2
3
4
5
调类
阴平
阳平
阴上
阳上
去声
音值
˦˦ (44)
˨˦ (24)
˥˧ (53)
˧˩ (31)
˩˩ (11)
例字
诗
时
使
是
世
关闭
连读变调
连读变调,即两个音节连读的时候,前字的声调受后字声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灵溪方言连读变调规律如下:
阴平调与任意声调连读时,变为阳上。
阳平调与任意声调连读时,变为去声。
阴上调与阴平、阳平、阴上连读时,变为中平调(33);与阳上、去声连读时,变为阳平。
阳上调与任意声调连读时,变为去声。
古音为清去的去声调与阴平、阴上连读时,变为阳上调(但古为浊去则不变调);与阳平、阳上、去声连读时,变为阴上。
参见
闽语
闽南语
新加坡福建话
参考文献
注释
[注 1]虽然同时通行于南北港流域,但没有人称呼这种方言“南港话”。[3]
Loading content...